安康市(AnKang),位于陕西省东南部,北依秦岭,南靠巴山,汉水横贯东西,河谷盆地(安康盆地)居中 。安康地处秦巴腹地,汉水之滨,被誉为"西安后花园"。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,承担着“一江清水供北京”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。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、蚕茧、油桐、生漆主产区。因境内土壤含硒元素丰富,又被誉为“中国硒谷”

平利县东邻湖北竹溪县,南接重庆市城口县,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,北靠陕西省安康市、汉滨区、旬阳县、居陕、鄂、渝三省交界处,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。县城距安康市中心城区60公里, 被称为“女娲故里”。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,地势南高北低,山地、丘陵、川坝纵横交错,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。境内有天书峡景区,女娲山景区,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。

岚皋县,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,位于陕西南部,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,北与安康市汉滨区、西与紫阳县、东与平利县相邻;岚皋南宫稻田获选“中国美丽田园、2012中国最佳休闲小城、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。
岚皋县县城始建于清朝,境内有南宫山,岚河漂流等景点,有中国魔芋之乡之称。岚皋县境内风景秀丽,有南宫山景区、千层河、花里镇等一批怡人景区。

镇巴县,陕西省汉中市辖县,位于陕西省南端,汉中市东南隅,大巴山西部,米仓山东段,被誉为陕西省“南大门”。为汉将班超的封邑,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,并建陕南县,境内有汉族、苗族、回族、维吾尔族、壮族等民族居民,其中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。县境有白天河风景旅游区,西北独有的苗家寨,亚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等旅游景点。

西乡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,位于陕西南部,汉中东部,东邻石泉、汉阴,南接镇巴和四川通江,北连洋县,西与城固、南郑接壤。阳安铁路横贯东、西,长约70公里,210、316国道纵横穿越县境。 西乡地当川陕要冲,历史上因形势险峻,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,为兵家所必争。西乡其生态环境优良,北依秦岭,南屏巴山,嘉陵南去,汉江东流。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南北气候过度带区位,孕育和滋养了极为丰富的物种,造就了适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良环境,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誉为“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”。

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,北依秦岭、南枕巴山,地处秦巴腹地、汉水之滨,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,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。
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(公元525年),因“城南石隙多泉、径流不息”而得名。石泉县是国家卫生县城、省级园林县城;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,素有“秦巴山水、石泉十美”之称;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,被誉为“丝路之源、金蚕之乡”;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;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石泉县修炼授徒,又称鬼谷子故里。境内有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(公元525年),因“城南石隙多泉、径流不息”而得名。石泉县是国家卫生县城、省级园林县城;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,素有“秦巴山水、石泉十美”之称;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,被誉为“丝路之源、金蚕之乡”;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;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石泉县修炼授徒,又称鬼谷子故里。境内有熨斗古镇、后柳水乡、童关村等一批优秀的人文自然景观。

宁陕县位于安康市西北部,秦岭中段南麓,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,长江、黄河水系的分水岭,安康市的北大门,县境内有大熊猫、金丝猴、羚牛、白天鹅、朱鹮等珍稀动物。境内的自然资源丰富,景色怡人秀丽,自然景区众多,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宝库。
